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许慎 汉代人才辈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5 08:06:43 分类:生活 浏览:114


司马迁、郑玄、许慎,寒门读书人靠什么改变命运?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至今播出了九期,这九期当中有关于汉朝的典籍有班氏一门著《汉书》、有郑玄注《礼记》,还有最新播出的许慎著《说文解字》,算上第一季,还有司马迁著《史记》。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书》的作者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而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公,二人所著的典籍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丰碑,史称“班马”。

世家子弟的成功并不偶然,令我感兴趣的是郑玄和许慎。

东汉末年的大儒郑玄,自出生后,祖父和父亲均在乡间务农,但是好学的郑玄遍访名师,最终拜在马融名下,成为一代大家。

而与马融“从逵受古学”的许慎,历史上的记载很有限,根据学者推测,许氏出身寒门。

看到上面这些信息,我脑海里有个疑惑,为什么汉朝会涌现出这么多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巨匠”?抛开世家子弟不说,寒门读书人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改变命运的呢?

在一篇《识古垂后,本立道生——许慎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许慎与《说文解字》)的文章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确切的说,是找到了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成才的客观条件。

《许慎与〈说文解字〉》一文作者提到:得益于发达的官、私学校体系,许慎在家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著名吟诵专家徐健顺老师的《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一文中,我初次了解到了古代官学与私学,所谓官学就是政府办学,而私学就是民间办学。

讲到这里,有必要简略提一下古代的官学和私学系统。

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官学由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比如汉代的官学属于中央直接统辖的太学、宫邸学、鸿都学门,地方官学主要是郡国学校、相当于“省属”。

而私学则包括私塾和书院,在汉代私学体系成熟之前,狭义上则指的是民间的学者大儒,私开讲学,招收弟子。

汉代官学与私学互为补充,促进了教育体系的繁荣发展,这与它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汉代十分重视民间基础教育,有供儿童农闲时就读的乡村学校,还重视文字的普及,民间的识字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在汉代的读书人当中,有一股朝气蓬勃的求学风气盛行,这与大国气象有关,而许慎正是置身于其中的一位学子。

许慎16岁时,皇帝下诏,命群儒选拔高材生,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机遇,许慎才有机会前往洛阳追随贾逵深造。

贾逵,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儒,所撰经传义诂及论难达百余万言,世称“通儒”,喜欢读古代名人故事,你一定对“贾逵勤学”不陌生。

贾逵追求学问喜欢刨根问底,并多次向朝廷进言,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

补充说明一下,古文经是以汉代以前古文字著成的儒家经典,多从墙壁、地下挖掘而出,有些由朝廷重金在民间征集。

今文经则是由汉代隶书写定的经典,大多口耳相传,由门人或者学生用隶书记录而成。

而许慎的老师贾逵则是倡导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师从贾逵,许慎踏上了承袭古文经学之路,也由此促成了他著成《说文解字》的可能。

许慎的成才之路与我之前写过的郑玄不同,郑玄是山东人,他一心向学,遍访名师,青年时代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经学家,后来,他还不满足,游学关西拜在马融之下。

而许慎与《说文解字》成书,自然与他个人的才智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也得益于有利的外部条件,汉朝完善的教育体系为寒门读书人的晋升提供了向上的通道。

更多传统文化与教育之道,欢迎关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标签:古文民间古代教育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