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屋 > 正文

达利集团董事长 靠“卖零食”赚600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4 17:39:54 分类:书屋 浏览:133


引言

常言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很多时候都是令人唏嘘感叹的——达利董事长许世辉,唯一的儿子车祸身亡。

许世辉从小家庭贫困,但这并非坏事,靠自己的毅力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凭借卖零食,销售额达到了600亿。

事业有成之后,也并非全是好事,自己唯一的孩子因车祸失去了生命。

家贫,使得许世辉的父母对金钱的需求更加渴望,对教育的观念比较淡薄。

许世辉年龄稍大一些,他的父母便把他送出去,让他开始在外打工赚钱,维持自己的家庭需要。

过了多年,许世辉已经涉及多个行业,也换了许多工作,最终来到了一家食品厂工作。

和普通的工人一样,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动作,成了流水线的一员。

许世辉也深知自己家庭的困苦,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依然很感激养他的家庭,从小便立下了振兴家庭的目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庭变得更为富裕。

他对待任何一份工作都非常负责,即使所拿到手的工资一样,他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超额的完成自己的工作量。

但眼下所拿的工资,远远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又远远不能达到让家庭富裕的目标。

国内的市场经济逐渐繁荣,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许世辉把眼光放在了居民的零食需求上。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世辉在外吃饭,发现有部分人并不喜欢吃饭,更愿意吃零食,还有很多人总会在自己吃完饭后再吃一些零食。

当时国内的零食生产商非常少,居民所吃的零食非常单一,味道也不太好,于是,许世辉认为这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期,于是便有了自己的计划和创业的打算。

经过反复的心理斗争,许世辉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单位,拿着自己多年的存储来创业。

在开办公司之前,许世辉每天都会到各个地区,到各个收入群体的居民之间去访谈,收集居民所爱好的零食需求信息。

收集之后,自己创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公司,并根据居民的需求生产零食。

由于资金有限,这家公司的员工非常少,规模非常小。

也正是这家小公司,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达利集团。

在零食生产中,许世辉坚持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面对客户的需求,也就是通过不断的市场调研,来确定零食的口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原则便是保质,生产零食的各个材料都必须按照严格的生产要求采购,不能为了贪便宜去购买一些伪劣产品,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再加上自己是小公司生产,经营的成本相对较低,因而价格也比较低廉,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销售量并不低。

有钱之后,许世辉便开始扩大自己的公司规模,收购了一些当时正在转变经营体制的食品厂。

为了能够控制经营成本,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许世辉对当前的工作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利用新技术来加快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将员工的工资与所做出的绩效进行联系,员工所干的活越多,最终拿到的工资也就越多。

这些措施落实之后,整个公司的利润率不断上升。

1992年,公司再次进行改组,并更名为福建达利食品公司。

八年后,公司再次开启了扩张之路,收购了美利集团,收购美利集团后的四年,又将加达集团的所有股份纳入囊中。

经过这一轮的扩张之后,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零食加工厂,所推出的零食产品也深受居民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零食市场格局再一次被扰动,许多外资零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

为此,达利集团开始将自己的零食进行分定位,设置了各个系列的零食,著名的系列便有达利园。

也正是这一次的定位,让达利公司的各个产品都拥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也扛住了外资零食品牌的冲击。

许世辉经过奋斗后家庭虽然非常富裕,但他的膝下却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作许亮亮。

从小的富裕生活让这个儿子过得非常潇洒,有许多豪车。

然而,许亮亮在一次开车途中遇到了车祸,急救车还未赶到就已经当场去世。

儿子离开之后,许世辉非常痛苦,他表示如果自己的儿子能够活过来,自己愿意将所有的财产捐出去。

结语

总而言之,达利集团在国内外都拥有很高的成就,这也得益于许世辉的商业才能和眼光。

可惜的便是,达利集团最终并不能按照许世辉的意愿交在自己的儿子许亮亮手上,只能让自己的女儿许阳阳管理。


标签:自己的公司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