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赎罪券 教廷被釜底抽薪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4 17:38:25 分类:生活 浏览:111


这就是赎罪卷,小小的一张纸,却引起了欧洲的宗教改革,使得基督教分裂为了天主教和新教,也让欧洲四分五裂,甚至导致了第一次全欧大战—30年战争。

这个故事要从圣经的设定说起,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类的祖先亚当与夏娃,两人偷吃禁果,于是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而人类作为他们的后代,就被株连了,天生就具有原罪。

除了原罪,我们还有本罪,本罪也就是你自己犯得一些罪,大到杀人,放火,小到说谎,妒忌,语言伤人等等,反正无罪的人是不存在的。

而有罪的人就无法上天堂,只能下地狱。

那你说我不想下地狱,想上天堂怎么办。

教会就告诉你,你得积攒功德,用你的功德与你的罪相抵消。

那问题又来了,如何积攒功德呢?积攒多少功德才可以进天堂呢?上帝自然无法告诉你,但是不怕。

人间还有上帝的办事处——教廷。

教廷掌握了评判罪和功德的权力,但是明显上帝没有给这种权力设置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自然就会滋生腐败。

教廷最开始推荐积攒功德的方式就是忏悔,忏悔主要包括祈祷,斋戒和朝圣。

祈祷和朝圣每个信徒都可以做,因为比较简单,它积累的功德自然不如朝圣。

平时信徒都可以去朝圣,但如果想让朝圣更加有意义。

那么你就要按规矩来。

教会规定信徒只要在教廷指定的一年内抵达朝圣,并为教堂的各种圣礼和仪式付出相当的金钱,各种罪孽就会得到拯救。

而朝圣的地点就是对基督教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比如耶路撒冷,梵蒂冈,圣地亚哥。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朝圣太远了。

在交通不发达的中世纪,长途远行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而且路途也非常危险万分。

这时候,教会就非常贴心。

去不了,没关系。

只要交足够的钱那就和朝圣的效果一样。

人也不来,钱也不来。

就太不像话了。

天主教第一次举办朝圣,就让教会赚了一大笔钱。

据说朝圣者奉献的钱堆积得像土丘一样,工作人员不得不用耙子收集。

这一意想不到的成就,让今后许多教皇效仿,将原定一百年一次的改为几十年甚至几年一次。

这种敛钱手段非常哇塞,但是还不够,当时的主要矛盾,就是财产的增长速度明显比不过教会穷奢极欲的支出。

就这样,赎罪卷被发明了出来。

其实准确的说,第一次出现赎罪卷并不是拿来卖的,它出现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是教廷为了激励信徒参加十字军东征的。

但是到了13世纪,赎罪卷就彻底成为了教廷敛财的工具。

但是教廷毕竟是一个权威机构,他办事总需要一个说法。

他们的理论支持就是基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带来了超量的功德,以及圣母圣徒的美德所积累功德并没有消耗完。

还有很多很多,而这些功德就在一个功德宝库中。

而功德宝库自然是被上帝在人间办事处教廷的手中。

平时如果你要积攒功德,就要天天祷告,隔三岔五就要斋戒,而现在简单了,只要氪金。

直接就可以从教廷手中购买圣人的功德。

就这样,1313年,教皇克莱蒙五世,开始公开出售赎罪券。

像不像我们的国产游戏,没钱的天天签到领金币,氪金的直接一步到位。

当然也不能让你真的一步到位,游戏中每个英雄价格还不同呢,我还会出新英雄呢。

赎罪卷的具体价格,杀人罪,8个金币;谋杀双亲和兄弟姐妹,6个金币;奸污罪,6个金币;伪造文书,6个金币。

” 罪越小,价格越低,罪越大,自然价格越高。

就这样,赎罪券很快风靡了整个欧洲,不论是大罪小罪,赎罪券都能摆平,如果不行,那2张,3张,4张行不行。

而且赎罪券不但可以零售,还可以批发。

随着产品的热销,教廷也开始推出新产品,比如,最开始,赎罪券只能在世的人购买,到了15世纪,新产品被研发出来,在新产品出来之前,也得有理论支持。

这次的理论支持在起源于12世纪的一个概念,炼狱。

天主教认为人死后,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不好不坏的人,就是只犯了一些小错,就会进入炼狱,经过炼狱的折磨,才可以上天堂。

这个概念是天主教原创的,因为圣经中并没有记载,别的教派也不承认。

根据天主教的概念,在炼狱受苦的时间,就取决于你在人间犯错的大小多少。

如果你的亲人在世之前,家里穷。

买不起赎罪卷。

或者你也不知道他买的够不够赎他的罪,怎么办?

眼看着亲人在炼狱受苦吗?

教廷看不下去了,于是迭代新产品。

这次的赎罪券2.0,不仅活人可以用。

死去的亲人购买了赎罪券,也可以直接免去炼狱的苦刑,荣升天堂。

活人的钱挣一遍,死人的钱又挣一遍。

你以为就结束了吗,那你太小看教廷的市场推广能力了。

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为理由,开始大肆推广赎罪券。

其中有一个王牌推销员——约翰·特策尔,首先他给赎罪卷设计了一条广告词。

叫做—箱中金子一声响,指引灵魂上天堂。

而且关于他还有真假难辨的小故事,据说他向一伙盗贼的头目推销赎罪券,盗贼的头目说,你这赎罪券有时间限制,我未来犯得罪它能赦免吗?

约翰·特策尔马上说,没问题,买了包你终身售后。

于是盗贼头目说,那给我来一张吧,但是拿到赎罪券的盗贼马上就把约翰·特策尔给抢了。

这个故事,我查资料的时候,多数人都说是谣言。

即使它是谣言,当这个故事被编造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当时的教廷已经为了钱不择手段了。

除了赎罪券,教廷还有很多其他敛财手段,比如类似卖官鬻爵,也就是任命教职,任命教职教廷会收取授职费。

再比如出售圣物,比如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流下的汗珠,最后的晚餐所用的餐桌木板,甚至还有人收藏着上帝造人类始祖亚当时用剩的泥块。

当然这当中大多数都是假货。

随着教廷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无节制。

很多人都开始不满了,比如欧洲的国王和诸侯,盘子里的钱就这么多,你多一分,我就少一分。

你把人们的钱都忽悠走了,我还怎么玩。

除此之外,教廷中的一些有正义感的人也越发不满,比如神圣罗马的马丁路德,他坚决反对教廷买卖赎罪券,尤其是那句广告语-箱中金子一声响,指引灵魂上天堂。

但你要反对教廷,你得有自己的理论相支持。

刚好当时因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大量希腊语文献流入到了欧洲,其中就有希腊文原版圣经。

马丁路德就研究了希腊文圣经,发现目前流传的圣经和希腊文圣经是有不同的。

而希腊文做为书写圣经的语言自然更加权威。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年耶稣受难已经作为替罪羔羊完成了人类的救赎,只要人信仰耶稣,就已经是无罪之人,根本不需要什么功德,或者你个人的什么行为。

而且马丁路德声称,上帝与每个信徒之间是不需要中间人的,信徒皆祭司。

圣经才是唯一的权威,而不是教廷。

就这样,所以的权力都被剥夺,教廷自然恼羞成怒,于是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

并下达通缉令。

原本按教廷的势力,这个小插曲是可以被轻松解决的。

但是你要相信技术的力量,改变历史方向的正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印刷机。

马丁路德在逃亡期间,他的支持者一直在使用印刷机大量印刷马丁·路德的作品,其中还包括了路德翻译的德语版本的《圣经》。

于是他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宗教改革开始席卷欧洲。

教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赎罪券销量大降,神罗境内的许多诸侯国王也表示支持新教,这个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也与天主教分道扬镳,建立了新的教派。

不过亨利八世主要是因为教皇不让他离婚,为了顺利离婚,亨利八世直接与教廷断绝了关系。

宗教改革对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宗教改革之前,罗马天主教会不仅控制了欧洲普通民众的思想,还凌驾于世俗君权之上。

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独大局面,衍生了许多不同的新教教派,使欧洲各个王国迅速发展壮大。

欧洲的各个国家也因为各自的宗教信仰而促生了民族意识。

而且破除了宗教的乌云,打破神权时代,科学和理性才有可能在欧洲发芽壮大,可以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相辅相成,而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基础。

当然宗教改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欧洲分成了新教和旧教两大阵营,从而引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全欧大战,哈布斯堡家族单挑整个欧洲大陆的历史也是非常精彩的。

改天我们继续聊。


标签:赎罪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