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读史可以明智 就会无济于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3 08:38:35 分类:笔记 浏览:116


牛顿的成就是无所质疑的,然而他却很谦虚的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他告诉我们只有消化吸收前人的成果和经验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从《二十四史》里我们可以学习领悟到许多经典的人生智慧。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还不如回家去织网。

通常用来比喻只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就会无济于事。

2、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上》

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

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3、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而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是个颇有见识的女子,深得炀帝的宠敬。

她看到隋炀帝不行德政,日益失去民心,不敢谏言,就作了一篇《述志赋》提醒他。

但隋炀帝不听劝告,恣意妄为而自取灭亡。

萧氏的确是一位值得称颂的有德皇后。

居高位的人,在高位上得意,被物欲眩惑而不自觉,自然不知处境的危险,终至满盈招祸,等到穷途末路再后悔就迟了。

4、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这句名言来自于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唐太宗历来有从谏如流的美誉,在封建帝王中,像他那样豁达大度,虚己受人确实不多。

由于唐太宗提倡进谏,在大臣中一时形成了以进谏为忠的风气。

其中最突出的当推魏征,被称为千古一人,史称征性亢直,“凡所谏诤,委曲反复不以不止。

”常常痛切陈词,触及了唐太宗思想深处的隐微。

由于魏征等人谏诤,纠正了唐太宗的许多错误,帮助唐太宗决策,成为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对于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积极的作用。

唐太宗特别赞赏魏征的谏诤,至魏征死,唐太宗悲痛不已,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征的犯颜直谏和唐太宗的从谏如流,成为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典范,留给后人宝贵的启示。

5、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选自《宋书江夷传》。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而后才可饰之以文。

先秦儒家重视以“信”为基本内容的修身之道,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治理一个拥有千百万人的国家,就要认真对待政事,讲究信用,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君主与百姓的关系。

孔子所谓“敬事而信”、“谨而信”、“言而有信”、“主忠信”、“信近于义”,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都是讲的言行和修养的诚信问题。

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君子做人应该以诚信为基础,以道义为根本,然后有一定的技能,那就没有什么无法办到的事情了。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这几句成语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

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

7、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选自《晋书苻登传》。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这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学说如出一辙,实际上是明确地提出了义利问题。

义是一种“精神现象”,而利则是一种“物质现象”,义和利总是捆绑在一起的,义让人正义明道,让人义在利民。

利让人贪心不足,贪赃枉法,使人失去理性。

儒家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这个义是指服从封建等级秩序的道德,如果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的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8、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有了受到困窘侮辱的过错,有了感到悔恨的过失。

王昶给他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起名字,全都选用谦虚诚实的字义,用来表现自己的志趣。

他认为富贵和名声是人的性情中所喜爱的,而君子得到它却不沉溺其中,是因为他们厌恶这些富贵名声不是从正道得来的。

“患人知进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知足才能让人得到满足。

回首过去世事的成败,察看将来形势的凶吉,还没有过争夺名利,欲望无穷,索取不止而能够保全自己的家庭世系,从而永远享受福禄的。

他想让后代们立身行事时遵守儒学的教诲,履行道家的言论。

所以他哥哥的儿子名默,字处静;又名沈,字处道。

他的儿子一名浑,字玄冲;一名深,字道冲。

用玄默冲虚这样的词语让后代顾名思义,不要违背和超越名字的意义。

9、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未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难还未发生时就有所觉察。

人要有先见之明,尤其是应及早发现危、祸,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这是钟会在收蜀时说的话,其用意是:文钦、唐咨是魏国时的叛臣,应在其行为败露之前就予以扼杀,否则将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完整无删减】二十四史,中华书局历史书籍畅销书

淘宝

月销量309

¥680

购买

已下架


标签:可以唐太宗选自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