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赖声川 合作伙伴王伟忠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3 04:44:44 分类:笔记 浏览:85


近日,著名话剧大师赖声川接连两部作品《如梦之梦》《曾经如是》票房和口碑双双失利引发观众吐槽。

甚至有观众断言这几年赖声川一直都在“吃老本”,业内所谓的“艺术大师”根本名不符实。

然而面对口碑的漫天差评,赖声川却把一切原因都归咎在观众身上,表示是观众自己“变笨了”才看不懂他的作品,这让他本就不富裕的路人缘更加雪上加霜。

事实上,对比过赖声川早期和如今的作品,不难发现两个时期的作品质量完全割裂。

越是深入了解赖声川的成名履历,就越是对他的人品打上大大的问号。

我们有理由怀疑,赖声川是不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

对此,我们也想用五个问题好好问问赖声川导演,这些年,你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01

你到底是“艺术大师”,还是“艺术裁缝”?

从表面上来看,《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作品的成功奠定了赖声川如今在话剧界的地位。

相信很多热爱话剧的观众愿意捧赖声川的场,大多都是冲着他的名号去的。

赖声川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从不避讳在各种作品的宣传海报上打响自己的名号。

(赖声川自己的剧场上剧场海报把与演员集体创作的字放到最小(右下角))

但实际上呢?稍微在网上查阅下幕后资料,就能揭开赖声川“拿来主义精神”的面纱!

《暗恋桃花源》里大家熟知的经典台词“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其实是演员金士杰独创的。

赖声川却在宣传口径上给观众洗脑默认是他自己的创作。

从早期的资料来看,赖声川的独立创作往往只有4页稿,他整体创作其实更偏重于集体的创作。

事实是,赖声川对集体主义创作的过程闭口不谈不说,甚至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

为此还得罪了早期的合作演员李立群、合伙人李国修。

(台湾一些媒体或戏剧人抨击赖声川剽窃)

甚至连学生,都是赖声川的利用对象:《如梦之梦》原本是赖声川得到了灵感,前往美国柏克莱大学和师生们一起集体创作的,最后却演变成赖声川自己的作品,引发学生们强烈不满。

实在很难想象赖声川的过往作品到底多少是靠“拼接”完成制作的,倘若赖声川心中坦荡,为何从不见他出面正式回应这些质疑声呢?

02

你到底是“艺术至上”,还是“流量至上”?

赖声川在各种采访里,都透露着一种艺术家独有的“清高”态度。

他好像非常“蔑视”当下这个流量时代。

在参加《十三邀》的时候谈到观众对自己的作品毫无反应,他斥责是因为现在的观众无聊的短视频看多了,不能理解高深的艺术。

听赖声川这么说,是不是都以为他是站在“流量时代”的对立面?好笑的是,赖声川转头就在抖音创立了上剧场官方账号,负责兜售演出的门票。

赖声川还明确说过,自己不会根据流量选择演员,只看演员的适配度。

赖声川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明眼人都能听出来他是有点“瞧不上”流量的,但正如网友所说的,流量并不是原罪,艺术不该带有偏见。

然而,“不根据流量选择演员”的赖声川,转头就被网友拍到在乌镇戏剧节里,主动找机会把王一博安排在自己身边看戏,赖导是否在借机谈合作机会,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几年赖声川合作的演员里,谢娜、张杰、何炅、肖战、倪妮等,哪个不是流量演员?也难怪就引来网友的吐槽。

赖声川本人才不会接受观众的任何质疑。

《开讲啦》节目里,当观众向他提出疑问,如何看待作品差评的时候,赖声川屡次打断观众的发言,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些差评。

不能聆听真正的声音,这是不是一种自负且傲慢的表现呢?

03

你的票价到底是面向“平民”,还是收割“精英”?

赖声川的话剧票价因为长期水涨船高,而遭遇观众的不满。

对此,赖声川自己的回应是,虽然他的作品内容受众是精英群体,票价却是非常亲民的。

事实真如赖声川说的那样吗?

就拿《如梦之梦》的票价来说,5000一张的票价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最贵票价。

赖声川口中最便宜的“学生票价”,也要980元一张。

赖声川导演,你是真当大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喊话过市场,“不要把话剧票价定的太高,均价100-200元更合理”?

现如今话剧观众钱包里的大风大浪,都是赖声川给的。

倘若赖声川的作品真能值回如此昂贵的票价,观众自然无话可说,可问题是,大部分观众看完赖声川的话剧都纷纷表示完全看不懂赖导想要表达的内容。

都说艺术没有门槛,可赖声川却极度傲慢地把观众分成了三六九等。

只能说,抱歉,赖声川导演,我等平民不是你口中的“精英群体”,你的艺术门槛实在太高。

04

话剧对你来说,到底是梦想还是“商品”?

赖声川早年在采访中说过,他从来都不会把话剧当作商品,而是把话剧当成自己最宝贵的孩子。

然而赖声川这几年的种种表现,简直和精明的商人无异,话剧对他来说,某种程度上就是圈钱的利器。

赖声川利用自己“艺术大师”的头衔进行商业包装,不断营销自己和“上剧场”,试图扩充未来的商业版图。

这两年他打造的“乌镇戏剧节”和“南京新剧荟”,为他带来的最直观的价值体现,就是他位于西溪湿地的独栋别墅以及落户于深圳大鹏新区的“赖家书房”。

(赖声川位于深圳的赖家书房)

显而易见,赖声川功成名就的背后,掏空了多少观众的“血汗钱”铺垫?

05

是市场原因导致口碑崩坏,还是从未正视自身问题?

尽管目前外界对赖声川的差评与日俱增,赖声川却始终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市场的受害者”。

当观众质疑票价定价太高,赖声川甩锅表示那是因为自己的话剧没有赞助商,能制作出来本身就是一件亏钱的事情。

赖声川还说了,不是有便宜的学生票吗?抢快一点不就行了。

当观众质疑便宜的学生票价很难有好的体验感,他的话剧本身的舞台理念就不合理。

赖声川又甩锅了,说那是票务商的决定,他没有办法才妥协。

好,那就暂且抛开赖声川所说的种种外界因素,我们单谈他作品质量本身,还是那句话,质量过关,一切好谈。

可是根据观众的反应来看,赖声川真正独立创作的作品部分,实在让人难以欣赏啊。

赖声川把和已故的倪敏然先生合作的相声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带到上剧场后,删除了下半场别人的创作部分,自己写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内容重新创作,结果就遭到了观众吐槽。

赖声川大导演,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口碑崩坏的原因呢?现在的观众早就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糊弄了,比起你说了些什么,大家更在意的是你到底做过些什么。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美籍华裔导演赖声川如果想让你业内“艺术大师”的金字招牌不倒,就请先好好思考这五个问题,给观众一个交代吧。


标签:观众作品话剧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