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过娄山关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9:03:38 分类:笔记 浏览:119


作者:卢忠仁(教授)

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手迹。

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长征中毛泽东像。

毛泽东词《忆秦娥 . 娄山关》,是他在长征中写的第1篇作品,风格独特,意象隽永,意境宏丽,意蕴深长。

人们说,有史以来最经典的《忆秦娥》词有两首:一首是李白的《忆秦娥 . 箫声咽》,前无古人; 另一首是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后无来者。

下面谈谈敬读伟人毛泽东词《忆秦娥 . 娄山关》的感受。

一、《忆秦娥》词牌及毛泽东《忆秦娥》创作背景。

在赏析毛泽东词《忆秦娥 . 娄山关》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忆秦娥”词牌和“娄山关”,更重要的是了解毛泽东创作此词的历史背景。

1、词牌“忆秦娥”

传说词牌《忆秦娥》中的“秦娥”,本指古代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弄玉,爱吹箫,秦穆公将其嫁给善吹箫的箫史,并为二人筑一高台叫“凤台”。

箫史天天在凤台教弄玉吹箫,并一起学凤凰叫,后来凤凰飞来,二人一起驾凤凰升天成仙。

(见西汉刘向《列仙传 . 箫史》)

《忆秦娥》词牌是中国文学中1688个词牌之一,同时又是2094个曲牌之一(同名异体共达4466支)(见清乾隆11年(1746)编成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忆秦娥》词牌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首创,他写有著名的词《忆秦娥 . 箫声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同时,据说中国文学形式“词”,也为李白创立,所以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寥寥八字。

”(关住了千古登临之客的嘴,都不敢发声的意思。

《忆秦娥》词牌是双调,46字,前后各5句,有平韵、仄韵两体,其仄韵为定格。

仄韵格,即三仄韵,一叠韵。

《忆秦娥》别名很多,如:“秦楼月”、“中秋月”、“碧云深”、“花深深”、“双荷叶”、“蓬莱阁”、“子夜歌”、“华溪仄”。

《忆秦娥》历史上作者、作品众多。

作者如:冯延巳(五代)、张先(宋)、秦观(宋)、贺铸(宋)、李清照(宋)、范成大(宋)、刘克庄(宋)、《纳兰性德(清)……都是写《忆秦娥》的高手。

作品仅举一例:南宋刘克庄写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宋旧都汴京故宫的沉痛词章《忆秦娥 . 梅谢了》,词曰:

梅谢了,

塞垣冻解归鸿早。

归鸿早,

凭伊问讯,

大梁遗老。

-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

冷烟衰草。

2、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创作背景。

▲遵义会议旧址。

毛泽东此词是写于长征的戎马倥偬之间的一首精彩华章。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又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会后,红军二渡赤水,攻占贵州桐梓,然后向娄山关一带进军。

“娄山关”,在贵州赤水河与乌江之间的娄山(也叫大娄山)之上。

娄山是贵州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界山,主体位于贵州省北部,北端绵延至重庆市南缘,长约300公里,山脉走向东北——西南。

娄山海拔一般在1500——2000米,最高峰金佛山2251米,位于重庆市境内。

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娄关、太平关、不狼山、黑神垭等,位于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和桐梓县娄山关街道交界处,在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之上,山峰高达1600米。

雄关上只有茅屋两间,石碑一通,上书“娄山关”三个大字。

关口前是三座千米高峰,直插云霄;关周围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

旧籍记载娄山关是“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是川黔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24日,红军趁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近,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

红军沿着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在点灯山与敌军激烈搏斗,占领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关口。

1月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

1月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3个团的阻击。

1935年1月28日,红军再取遵义。

这次战役,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后红军的第一个大胜仗。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怀着兴奋的心情于1935年2月写下了这首光辉的词章。

词描写了娄山关苍山绵延、落日熔金的壮丽景色; 描写了红军的悲壮行程及坚定信念、顽强斗志。

1958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重读这首词,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指后来长征时期作品),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 毛泽东的批注,最能帮助我们领会《忆秦娥 . 娄山关》的主题和意境。

二、伟人《忆秦娥 . 娄山关》赏析

▲娄山关石刻。

伟人毛泽东词写的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攻克娄山关并顺利通过的情景。

词的上阙:“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词开门见山,一上来就把娄山关的自然景物和场境铺展在人们眼前:娄山关的早晨,残月悬空,高迥清冷;西风劲吹,早霜凛冽;长空雁叫,声音凄厉,……“霜晨月!霜晨月!”叠句,音律上类似和声,加重语气,强调氛围,和谐动听。

接着是:马蹄碎杂,喇叭呜咽(喇叭即军号),战场森严,气氛凝重,心情沉郁,风格悲壮。

上片中,残月、西风、飞雁、严霜、马蹄声、军号声等意象一起构成了一个凄冷清寒、苍凉悲壮的景况。

雁悲鸣,蹄声碎、号声咽,一声声、一阵阵、远远近近,汇成悲壮进军的交响,深沉地回荡在凝重寒凉的娄山关上,回荡在大娄山中。

词在表现红军戴月履霜、迎风挺近的艰难中折射出红军英勇顽强的风姿和气概。

词的下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的词下阙是写“残阳”斜照的娄山关傍晚的景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漫道”,曾有人解为漫漫长道,也通,但不符合伟人本义,毛泽东曾经说“漫道”就是“不要说”,也就是北京话的“别说”。

即不要说娄山关那么森严如铁,我们已斩关夺隘,而今再从头迈越!从头越!即从头开始,大步向前!意志坚定,决心如磐,勇气似虹,志在必胜。

词句像一声战鼓,像一声号角,像一声春雷,……震响在贵州高原的群山万壑之间,传颂在红军队伍之中。

绵延的靑黑色群山,逶逶迤迤,层层叠叠,最像那大海中推推湧湧的海浪波涛……这一神来之笔想象奇特,比喻精妙。

这神句和伟人在其它诗词中对“山”的描写和比喻是一致的,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 . 长征》) 就与“苍山如海”的景象、意境类似。

傍晚,战场空寂,落日鲜红,如同血色; 残阳的余晖斜照,笼罩大娄山千山万壑以及高迥险峻的娄山关,景象悲壮又瑰丽、苍凉又绚烂,还带有几分惨淡萧寥意味……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三、《忆秦娥 . 娄山关》的美学特征

伟人《忆秦娥 . 娄山关》 一词,将大地与长空、雄关与红军、雁鸣与风声、军号与马蹄等一些列意象巧妙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美的高山雄关军旅图。

此词将自然景象和人的美感、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读之让人意气填胸,荡气回肠,精神为之一振。

此词景象是雄奇显出森严,氛围是伟岸带有悲壮,情绪是高昂隐有悲凉,诗思是雄劲寓有沉郁,风格是豪放兼有婉约……既劲健激越,又沉郁苍凉。

表现了阳刚与阴柔、壮美与优美、壮志与深情的完美和谐,即表现了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

清代大学者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人间词话》) 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写景,景象苍凉悲壮;写情,情感沉郁深长。

可谓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情景相融,妙合无垠。

▲毛泽东手迹石刻。

下面,我们专门分析一下毛泽东的金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其缘由有二:一是因为毛泽东认为这是他近百首诗词中最成功的两句。

二是它确实写得很美。

细读这两句,我们从中可以领略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的美学特征和风格,乃至整个毛泽东诗词的美学风格和特征。

据说有人问毛泽东:在他近百首诗词中最满意的句子是什么? 毛泽东回答: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

他说:“这是我多次观察群山和落日的感受。

” 日本现代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说: “只有在某些‘心灵变得极度纯粹’的特殊的时刻,才对自然景色极端感动,这时,感到天空是那般悠远清澄,绵绵群山是那样威严沉静……”

他把此境称作“风景顿悟”。

(《与风景的对话》第一章) 我们也可以说,毛泽东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就是毛泽东“心灵变得极度纯粹”时的“风景顿悟”。

先说“苍山如海”。

“苍山”的“苍”,《说文解字》、《词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都解为“草色,引申为青黑色。

”“青色”、“灰白色”。

“苍”是一个表示颜色的词素。

由“苍”为基本词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概念群,如:苍天、苍昊、苍穹、苍宇、苍冥、苍玄、苍黄、苍黑、苍山、沧海、沧浪、苍老、苍生、苍茫、苍古、苍秀、苍翠、苍润、苍郁、苍劲、苍莽、…… 毛泽东这里说的“苍山”就是靑黑色的茫茫群山,它如同波涛迤逦、连绵翻滚的海浪。

有人说毛泽东写的“苍山如海”是“山峦的海洋”。

毛泽东词《十六字令》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 词句与“苍山如海”景象意境相似,可以参读。

再说“残阳如血”。

“残阳”,别名很多,如:残照、残晖、夕阳、斜阳、斜日、斜晖、斜照、余照、夕照、落日、落照、落晖、…… 残阳最主要的色彩是红,或血红、或火红、或鲜红、或橙红、或殷红、或紫红、或绛红、或朱红、或嫣红、或暗红,……毛泽东写娄山关的残阳用的是“血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颜色更加鲜艳、强烈、醒目。

二是与战场战斗中的鲜血关联,具有悲壮色彩。

残阳不仅有多种红,还有多种美,所谓:“夕阳无限好”(李商隐《乐游原》)、 “无限斜阳好。

”(王国维《蝶恋花》)、“最美不过夕阳红”(央视老年人节目“夕阳红”)、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歌曲《又见炊烟》)。

北大哲美学教授杨辛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改为“夕阳无限好,妙在近黄昏。

” 他将“只是”改为“妙在”,绝妙!绝妙! 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在散文《相模滩落日》中说傍晚的落日是“庄严之极,平和之极。

”(《德富芦花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残阳西下,落日熔金,红霞满天,宇宙璀璨,壮丽辉煌。

唐代大诗人杜甫《光禄坂行》云:“山行落日下绝壁,南望千山万山赤。

” 清代诗人赵翼《夕阳红》云:“最是满天云锦烂,夕阳红胜晓霞红。

近代诗人丘逢甲在《舟中望茶盘山》一诗中写夕阳、孤屿和大海:“沧波无际夕阳红,孤屿苍茫大海中。

” 现代诗人叶元章《阳关吊古》云:“平沙千里白,落日万山红。

” 上面这些诗句,可以作为读毛泽东《忆秦娥 . 娄山关》中的名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参照。

▲毛泽东长征图中国画。

毛泽东笔下的如血残阳,是苍茫群山衬托的残阳,那是壮丽的落日,它表现的美是多样的,有:高远之美、博大之美、辉煌之美、灿烂之美、磅礴之美、悲壮之美、深沉之美、庄严之美、温馨之美、宁静之美、平和之美……

早在1933年夏,毛泽东在《菩萨蛮 . 大柏地》中就写过斜阳苍山:“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 这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异曲同工,都非常美。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舟过谢潭三首》中写青山与斜阳:“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 毛泽东的“苍山”也是被残阳“拈出来”的吧?!

啊! 《忆秦娥 . 娄山关》中那如海的茫茫苍山和那似血的红红残阳哟! 永远领略不尽!永远言说不尽!

编辑:毛 秘《白浪情》


标签:毛泽东红军夕阳


最新推荐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