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记 > 正文

比利林恩 5500万美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10 08:22:13 分类:笔记 浏览:78


  《比利·林恩》北美票房惨淡,李安栽了,原因很简单!

  《比利·林恩》北美票房惨淡,李安栽了,原因很简单!

  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前段时间的宣传阵势,排山倒海,李安团队是下了血本了。

  点点君经常关注的几个影评人,在11月上旬都强力推荐了这部电影。

  (本视频摘自于网络)

  宣传点:120帧/4K/3D.

  但点点君不信别的,就信票房和评分。

  目前,《比利林恩》已经上映11天。

  豆瓣评分8.6'.

  截止发稿前:

  参与豆瓣评分的有85904人

  票房14192.0万

  这说明了什么?往下看。

  目前《比利林恩》票房为1.4亿,超越9年前上映的《色戒》1.38亿,忽略了物价因素,低于4年前上映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5.73亿。

  目前的观影人数仅有300万人次,色戒有450万人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1446万人次。

  你们或许说,《比利林恩》还有机会。

  是的,已经上映11天,还剩4天左右,留给李安的时间不多了。

  李安的新作品,在国内票房并不理想,其实北美票房也是惨淡。

  在北美,共计有1176家影院上映本片,平均一周一个影院只有26个顾客阅片。

  记得有位网友,他身处嘉兴,为了看最高版本的《比利林恩》,特意去了上海去观看,但是有这样情怀的人毕竟是少数。

  如此惨淡的票房,不碍乎两个原因:

  一:北美媒体提前定性,《比利林恩》难翻身

  目前,在烂番茄网站,观众喜爱率60%,22日上午还在61%,目测还会降,参与评价的用户仅4870人,平均分仅3.5'.

  同时,北美媒体根据用户体验,也开始评论本篇的惨淡成绩,皆不看好。

  媒体引起的连锁反应,让《比利林恩》很难再有机会翻身,看来李安的公关团队,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媒体的关系。

  二:北美院线不接受新技术,北美人民对片不感冒

  《比利林恩》的最大卖点是:3D/4K/120帧,但是能够完全达到这个标准的影院去全球仅有5家。

  在北美的1174家影院,别说120帧和4K了,连我们经常看的3D都不能保证不了,大都是以2D模式公映。

  在高配影院看过本片的,都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在普通影院的评价一般。

  最大的卖点,不能普及于大众,很难让这部影片的真正的价值和票房显露出来。

  高票房不仅能让李安剧组捞金,也可以刺激整个电影行业。

  李安的3D/4K/120帧,是一次技术革命,如果票房成功,或许过几年,全球就不会仅有5家影院可以放映这部影片的最高版本。

  《比利林恩》是否会是第二个《大话西游》呢?

  多年后,《比利林恩》艺术和技术价值才会被重新谈起!

  14部票房扑街最惨重电影:《比利林恩》上榜,《宾虚》损失最惨重

  近日,据外媒报道,《好莱坞报道者》总结了2016年14部票房扑街最惨重的电影。对比成本(包含制作、宣发费用)和收入(票房和发行影像制品等),《宾虚》夺得年度扑街大片头牌。损失了1.2亿美元。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遭遇票房失败,最终亏损4000万美元。事实上,获内地观众充分肯定的本片最终国内票房也没过2亿。

  1、 入不敷出型

  这类别里的几部可怜虫在院线上的收入就算全球票房总和都没能达到制作成本,属于不折不扣的赔本作品。没错,就算一些在中国上映了,广大中国观众都没能挽救它失败的命运。而很多这类片正是编导或制片人的一意孤行,忽略市场需求的结果。

  1)《宾虚》(Ben-Hur)

  成本:一亿美元

  北美票房:2640万美元

  全球票房:9400万美元

  另一部《神战:权力之眼》(Gods of Egypt)票房也是勉强收回成本,这类古代史诗片翻拍在近几年就没有成功过,很快估计会在好莱坞消失殆尽

  2)《比利-林恩的中场战》(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成本:4000万美元

  北美票房:174万美元

  全球票房:3093万美元

  李安获得两次奥斯卡后,基本上他下一部拍啥都有人投钱,但这次输得有点惨,特别是在北美,证明了北美观众并不会因为是李安执导就会看,还是得看口碑。好在有中国市场救火,但依然没能收回成本。不过,李安会冒险制作本片显然是因为他希望尝试新的技术并不再在乎得奖与票房。如果他继续“实验”下去,估计依然会有人送钱。

  3)《斯诺登》(Snowden)

  成本:3900万美元

  北美票房:2160万美元

  全球票房:3130万美元

  另一位负有盛名的大导演斯通老师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斯诺登传记也在影市遇冷。其实影片本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会因此打折扣,只是结果体现了观众的确对斯诺登的事情不太关心。对平民百姓来说,尚未意识到私人信息被窃取和控制的严重性。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一样,本片本身也不是冲着票房去的,而是希望传播编导希望表达的内容,虽然冲奥失败,相信在日后将不断被提起,因为其社会意义依然存在。

  其实很多在11、12月上映的冲奥影片最终票房都可能不如预期,一旦没有捞到奥斯卡提名,就等于是颁奖季的炮灰。不过这些影片因为大都反应了社会现实,很可能在日后的DVD、流媒体市场获得更多关注。

  4)傲慢与偏见与僵尸(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成本:2800万美元

  北美票房:1090万美元

  全球票房:1640万美元

  这部电影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不能明白傲慢与偏见为何会与僵尸发生联系,在奇葩的设定下还缺乏星光,观众会纳闷为何值得一看。而且但凡恐怖片想走搞笑路线的多以失败告终,因为惊吓效果被减半,变得四不像。那些真的很吓人又在情节上有惊喜的恐怖片才能走俏。

  差强人意型

  还有不少影片虽然看似收回成本,但表现远不如预期。特别是在北美票房相当令人失望,幸亏中国等海外市场相救才得以没有赔本。主要原因大都是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的故事和平淡的表演,最终让口碑差强人意,观众决定省下门票,只有个别死忠粉丝或完全不在乎评论的观众支持。很多以下作品因令人失望的票房都不会再拍续集,有的甚至因为没拍完而被转向小银幕,比如《分歧者》最后一集都不会在影院上映了。

  1)《猎神:冬日之战》(The Huntsman: Winter's War)

  成本:1亿1500万美元

  北美票房:4800万美元

  全球票房:1亿6460万美元

  2) 《分歧者3:忠诚世界》(The Divergent Series: Allegiant)

  成本:1亿1000万美元

  北美票房:6600万美元

  全球票房:1亿7920万美元

  3)《圆梦巨人》(The BFG)

  成本:1亿4000万美元

  北美票房

  全球票房:1亿7840万美元

  此外,《魔兽》、《爱丽丝梦游仙境2》、《独立日2》虽然最终全球票房达到了成本的两倍,但基本全靠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北美则口碑票房皆输。不过只要全球市场仍在,可以继续引进中国,这类电影依然有可能继续拍摄续集。

  很显然,以上这些影片之所以在口碑、票房上失败,正是因为忽略了创新性、娱乐性及观众的需求。他们可能是编导的自以为是,也可能是市场预测的失败,或没能迎合观众口味,更可能是冒险的赌注,但最终,十分残酷的都扑街了。好莱坞会因此吸取教训吗?可能没办法完全看到效果,毕竟,一部作品的制作周期很长,很多同样的失败之作已经在制作中,连档期都订好了。更何况,很多的制片人、编导在发展一部电影时,都可能已经筹备了很久,不管时代变迁,不管口味变化,他们的目标就是get it done! 因此最终就算赔钱,就算被骂,也无所谓,至少梦想实现了。

  2016年14部票房扑街最惨重的电影:

  《宾虚》回报率:43% 损失1.2亿美元

  《圆梦巨人》回报率64% 损失9000万-1亿美元

  《神战:权力之眼》回报率53% 损失至少9000万美元

  《刺客信条》回报率60% 损失7500万-1亿美元

  《猎神:冬日之战》回报率71% 损失7500万美元

  《间谍同盟》回报率47%,损失7500-9000万美元

  《怒海救援》回报率33%,损失7500万

  《忍者神龟2》回报率64%,损失7500万

  《超能敢死队》回报率80%,损失7000万美元

  《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回报率88%,损失7000万美元

  《深海浩劫》回报率54%,损失6000万美元

  《分歧者3:忠诚世界》回报率81%,损失5000万美元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回报率33%,损失4000万美元

  《打破陈规》回报率不及1%,投资2500万,票房365万美元

  —END—

  长按上方指纹即可快速免费关注

  【第一电影票房 服务于影视创业者】

  2013年5月创立

  专业互联网影视数据平台

  每天发布最权威的国内外票房数据

  致力于中国优秀影片的宣传推广

  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5万+用户 影视圈全覆盖

  微信:piaofang123

  投稿请加QQ:2914166835

  商务、项目合作请联系 :17701336570 (微信)

  ?: 010-85560807

  北 京 方 寸 博 宇 文 化 传 媒 有 限 公司


标签:票房美元北美


最新推荐

关灯